-
--熱烈祝賀我會聯辦的科普活動被中國科協評為--優秀科普活動
12月21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辦公廳印發《關于對2020年全國科普日有關組織單位和活動予以表揚的通知》(科協辦函普字【2020】158號),江蘇省機械工程學會、南京工程學會和江蘇省學會服務中心聯辦的“2020年全國科普日暨第一屆‘天印筑夢·科普智行’”活動,被評為優秀科普活動。
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區塊鏈”一詞出現在國內各大主流媒體的報道中,引發了社會各界人士的熱議。看似風平浪靜的區塊鏈市場,一時也蕩起“漣漪”。
近日,高層一個學習區塊鏈的會議,引發了中國各個圈層的狂歡。不管是金融證券投資機構,還是新創科技企業,一時之間都將關注的目光投向了區塊鏈,并希望能深入了解和應用區塊鏈相關技術。
縱觀各企業涉足區塊鏈領域的情況可以發現,利用區塊鏈技術幫助原所在行業解決行業管理、服務、運營等難題,最終以“區塊鏈+行業”模式來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為普遍目的。各個行業由于發展基礎、發展特點有所不同,其與區塊鏈的結合點也存在差異。在制造業領域,區塊鏈大有用處。
制造業向著智能化、自動化、現代化方向轉型升級的過程中,自然離不開物聯網、大數據、機器視覺、云計算等前沿技術的支持。近幾年,前沿技術在制造業領域的應用正逐步展開,區塊鏈在工業產品數據整合、物流跟蹤等場景的應用也區域精細化和高效化。而區塊鏈之所以能應用于制造業,與其本身所具有的優勢是緊密相關的。
客觀來看,區塊鏈技術是一種集成應用,包含分布式數據存儲、加密算法、共識機制、點對點傳輸等新技術。其不僅具有開放性、去中心化的特點,還具有防篡改、可溯源等安全優勢。融入生產、銷售、管理、運維、大數據應用等各個環節后,工廠管理人員可以借助區塊鏈全面監管產品、設備、人員等,并在鏈上獲取相關信息。
打破信息隔膜狀態,快速、全面、準確地獲取和管理各類信息,已經成為考量一家企業管理能力和經營水平的重要因素,這對于制造業企業也同樣試用。在搭建好相應基礎設施的前提下,把制造企業的通信網絡、ERP系統、控制模塊等系統連接起來,能夠讓設備廠商、制造企業和安全生活監管部門長期、持續地監督生產制造的各個環節,從而有效提高產品制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產品流通環節,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能夠讓發貨和收貨的雙方及時了解產品的運輸路線和所經站點,這樣就能防止產品在運輸途中被掉包,也有效遏止了制假造假的行為。在批量化運輸價格高昂的智能機床、智能機器人等產品時,通過在貨物上粘貼二維碼標簽這種一物一碼的方式,收貨的一方可以對每個產品進行原產地溯源,從而核對貨物信息。
其實,區塊鏈作為前沿技術之一,其在智能制造、金融證券領域的應用歷來備受關注,以至于許多人誤以為區塊鏈只能應用于金融和制造業領域。實際上,區塊鏈技術可應用于智慧司法、智慧金融、智慧物聯、智慧政務等應用場景,并結合物聯網技術及產品,針對具體應用場景提供全新的解決方案。或許在不遠的將來,我們能看到區塊鏈更加多元的應用落地成為現實。
從目前來看,中國區塊鏈專利申請數量已位居全球第一,這從一個側面表明國內研究人員對區塊鏈技術研發抱有較大興趣,并在側鏈、閃電網絡、跨鏈等相關技術研究方面已經有所突破。值得注意的是,科研人員愈發注重發掘區塊鏈與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5G等技術深度融合應用的新可能,以此為各個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搭好“技術橋梁”。
據有關國際研究機構預測,三年后全球區塊鏈市場規模將達到139.6億美元(約合986.23億元人民幣),2017~2022年間區塊鏈的年復合增長率將高達42.8%。面對如此難得的發展機遇,許多國家都已采取了前瞻性策略。到底哪個國家區塊鏈技術研發、商業應用能夠實現新的突破,現在還未可知。不過,能夠把握好區塊鏈、物聯網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機會,將有助于一個國家科技實力的增強這倒是無可爭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