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烈祝賀我會聯辦的科普活動被中國科協評為--優秀科普活動
12月21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辦公廳印發《關于對2020年全國科普日有關組織單位和活動予以表揚的通知》(科協辦函普字【2020】158號),江蘇省機械工程學會、南京工程學會和江蘇省學會服務中心聯辦的“2020年全國科普日暨第一屆‘天印筑夢·科普智行’”活動,被評為優秀科普活動。
制造業是江蘇的厚實家底。江蘇在“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要“基本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工業經濟深度融合的全新工業生態,工業互聯網對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支撐制造強省和網絡強省建設,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習近平總書記連續幾年對推動工業互聯網發展做出重要指示,強調要持續提升工業互聯網創新能力,推動工業化與信息化在更廣范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實現融合發展。我們要順應時代大潮,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指示精神和國家相關決策部署,大力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戰略,加快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扎實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用塑造提速轉型強勁引擎的實際行動踐行好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新要求。
適應產業變革趨勢,讓數據與制造業深度融合
發展工業互聯網是推動制造業邁向中高端的主動選擇。當前,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標志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加速演進,為重塑世界制造業發展格局帶來了難得的“窗口期”。雖然,發達國家在現有產業領域具有明顯的優勢,總體上處于重要產業鏈的中高端,但是,新一代信息技術具有強大的賦能能力,將推動制造業技術體系、生產模式和價值鏈發生系統性再造,極大地改變制造業發展范式和全球產業格局。工業互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中國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戰略,其目的即是通過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實現工業經濟的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全面鏈接,特別是實現跨企業、跨行業、跨領域的互聯互通,打通傳統產業的痛點、難點和堵點,打造新產業新動能,為企業發展開辟新戰場。
發展工業互聯網是激發數字經濟新動能的核心要義。工業互聯網是數字產業化的重要形態,也是產業數字化的關鍵支撐,推動數字經濟進一步向實體經濟更多行業、更多場景延伸,進而充分釋放了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創新引領作用,引發生產組織模式、商業運行邏輯、價值創造機制的深刻變革,不斷催生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拓展制造業發展新空間。近年來,國家先后發布了《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關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為開創全國工業互聯網發展新局面指明了方向。歷經幾年快速發展,工業互聯網已經進入創新突破、深入滲透、擴散應用的加速發展期,對于激發數字經濟新動能、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的作用日益凸顯。
發展工業互聯網是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閉幕不久,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江蘇視察,賦予江蘇“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的重大使命,這也對制造業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江蘇是全國制造業規模最大、產業門類最全、產業鏈配套能力最強、產業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地區之一,擁有31個制造業大類、191個中類和525個小類,制造業規模占全國的1/8,制造業增加值對地區生產總值的貢獻接近35%。站在全面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起點上,江蘇已進入創新引領加速、質量全面提升的新階段,必須在保持制造業規模、配套優勢的基礎上,主動適應變化、破除路徑依賴,充分發揮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創新驅動力,加快構建自主可控現代產業體系,不斷提高供給質量和水平,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走在全國前列。
搶抓發展機遇,探路工業互聯網的江蘇實踐
強化市場主體作用,建強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制定實施省工業互聯網平臺培育計劃,在發揮好各級政府引導作用的同時,堅持市場主導原則,充分激發市場主體內生動力,高質量推進全省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建設。一是充分發揮國家級核心支撐機構作用。積極對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中心、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等國家級核心研究機構,簽署工業互聯網戰略合作協議,爭取其在江蘇設立分支機構,共同組織開展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咨詢診斷、測試評估、能力提升、人才培養等重點工作。二是支持龍頭企業建設工業互聯網平臺。深入組織“一市一重點、一行業一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工程,省市聯動支持龍頭企業建設了86個省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形成了較為完備的雙跨級、行業級、區域級和供應鏈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其中,徐工漢云、蘇州紫光云入選全國十五大雙跨平臺;朗坤蘇暢云、無錫雪浪云等7家平臺獲評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四星級、五星級平臺,占全國1/3。三是推進政企合作打造產業賦能平臺。鼓勵地方政府和產業園區聯合重點平臺打造區域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合作推進本地特色產業集群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級。鹽城聯合上海電器科學院打造鹽城CNC產能共享工業互聯網平臺,面向本地機械制造、電子信息、汽車零部件等行業,提供CNC產能供需智能匹配、產業鏈上下游協作、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等線上服務,構建協同共享工業生態體系。
突出標桿示范引領,加速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江蘇在國內率先制定發布了“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特色基地、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星級上云企業等建設指南,以及工業互聯網平臺“強鏈拓市”工作方案,“點線面”協同推進全省工業互聯網建設應用。一是創建“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特色基地。以省內46家國家級產業集聚區為重點,推進“平臺+園區”聯動發展,先后創建了16個省級“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特色基地。蘇州相城開發區聯手蘇州紫光云,采集1.2萬家工業企業數據,推出“工業云圖”,實施智能制造成熟度能力測評、咨詢診斷和技術改造。二是培育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支持制造業企業依托工業互聯網平臺,綜合運用數據采集與集成應用、建模分析與優化等技術,實現生產制造以及產品、工廠資產和商業的全流程優化,培育了95家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培樹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化改造“燈塔”樣板。南京鋼鐵研發鋼鐵產業鏈數字化協同解決方案,助力船舶行業縮短造船周期10%以上,降低供應鏈成本300元/噸。三是打造星級上云企業。實施企業上云三年行動計劃,圍繞核心業務上云、數據和設備上云、基于“數據+模型”的創新應用等3個方向持續組織打造星級上云企業。目前,江蘇上云上平臺企業超過30萬家,重點打造了7366家星級上云企業。四是推進“強鏈拓市”專項行動。通過實施工業互聯網平臺“強鏈拓市”專項行動,推動重點行業產業鏈供需對接,如打造數字化供應鏈、C2M數字工廠、線上服貿訂單,已促成省內外38家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電商平臺與蘇企深入合作,形成了云供應、云生產、云銷售三大線上協作新模式。
強化功能載體建設,推進區域一體化協同發展。突出發揮工業互聯網功能載體作用,打造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深化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推進區域工業互聯網協同發展。一是建設工業APP和解決方案服務平臺。推進建設國內首個第三方工業APP匯聚平臺。目前,平臺已匯聚全國1762個工業APP,其中江蘇省1528個,行業通用類和基礎共性類工業APP分別占48.6%和22.9%。二是支持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建設。支持南京、蘇州建設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創新體驗中心,推進東南大學、紫金山實驗室、常州天正建設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支持無錫紅豆、江蘇電力建設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創新推廣中心。三是推進長三角工業互聯網一體化示范區建設。在工信部支持下,聯合長三角地區的工信部門創建長三角工業互聯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深化長三角工業互聯網網絡、平臺、安全體系協同創新。中國商飛與無錫雪浪云聯合打造了商飛大腦(CEB),應用雪浪OS工業操作系統(雪浪虎符、雪浪算盤與雪浪河圖),實現了數據、流程和決策的智能升級;常州天正與長三角省市相關單位合作,共同建設國家級區域一體化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
著眼“十四五”,深入實施“四大行動”
“十四五”時期,江蘇將全面深化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戰略,在平臺創新升級、行業深度賦能、新興技術融合應用、生態體系構建等方面邁上新臺階。
融合發展基礎能力提升行動。一是加快標識解析體系建設。建設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南京)災備及托管服務中心和國家級標識解析遞歸節點,新布局推進30個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形成30億以上標識注冊規模。二是推進“5G+工業互聯網”融合。積極創建國家“5G+工業互聯網”先導區,努力打造3個省級“5G+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形成20個典型應用場景,培育100家示范應用企業。三是提升平臺賦能水平。持續實施工業互聯網平臺培育工程,深化雙跨級、區域級、行業級、企業級的新型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建設和能力提升,突出打造重點產業供應鏈協作平臺,培育10個全國百強工業互聯網平臺和50個銷售過億元的C2M數字工廠。四是加強安全保障能力建設。構建完成省級工業互聯網安全保障平臺體系,培育50個優秀工業信息安全產品及解決方案和30家在國內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工業信息安全企業,打造10個信息安全產業基地和工業互聯網安全應用示范基地。
融合發展創新載體提檔行動。一是高質量建設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提升南京、蘇州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創新體驗中心運營推廣能力,推進常州天正、東南大學、紫金山實驗室高水平建成國家級區域一體化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二是著力打造創新中心(工業云基地)。深化推進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平臺與省內重點產業園區、龍頭企業合作,共同打造10個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工業云基地),有效賦能行業和區域特色產業提檔升級。三是培育工業互聯網領軍企業。實施工業互聯網領軍企業培育計劃,深化工業互聯網產才、產融合作,培育30家工業互聯網獨角獸、瞪羚企業,支持10家工業互聯網企業上市。
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提速行動。一是推進兩化融合本質貫標。持續開展兩化融合發展水平跟蹤評估,構建區域、行業融合發展數據地圖,全面推動兩化融合管理體系標準建設,促進企業管理變革和能力躍升。二是推進產業集群產業園區數字化轉型。組織省重點產業集群、重點產業園區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推進數字化轉型,深化“面上”工業互聯網建設應用,培育發展制造新模式,創建30個行業級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引領制造業轉型升級。三是推進中小企業上云上平臺。深入實施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計劃,加快工業設備上云步伐,大力推進中小企業上云上平臺,全省新增10萬家上云企業,重點面向中小企業創建2000家星級上云企業。
融合發展服務生態提質行動。一是組織工業軟件和工業APP攻關。面向制造業應用需求,聚焦短板弱項,組織工業軟件技術攻關,培育一批工業軟件和工業APP,打造第三方工業APP應用商店品牌。二是優化工業互聯網服務資源池。遴選500家以上優秀服務商構建省工業互聯網服務資源池,分行業建立制造業工業互聯網建設應用重點服務商、優秀技術產品、典型實施方案,為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服務支撐。三是深化長三角工業互聯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建設。錨定目標導向,整合區域資源,聯合長三角省市推進一批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創新平臺、核心技術和安全保障等重大項目,推進工業互聯網高質量發展,助力長三角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