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烈祝賀我會聯辦的科普活動被中國科協評為--優秀科普活動
12月21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辦公廳印發《關于對2020年全國科普日有關組織單位和活動予以表揚的通知》(科協辦函普字【2020】158號),江蘇省機械工程學會、南京工程學會和江蘇省學會服務中心聯辦的“2020年全國科普日暨第一屆‘天印筑夢·科普智行’”活動,被評為優秀科普活動。
近日,全球領先的數字化轉型市場研究企業國際數據公司IDC發布了《IDC FutureScape:全球制造業2021年預測——中國啟示》,本次預測將為全球制造企業高管提供了未來60個月內制造業IT以及所支持的業務發展趨勢。
由于今年的疫情大背景下,制造業企業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供應鏈上下游的中斷,導致制造業企業在年初階段的生產一度陷入停滯。比如汽車行業,在今年年初階段,中國汽車企業產銷大幅度下滑。
同時國內企業還面臨著中美貿易戰升級等更多的嚴峻的外部挑戰,想要讓企業始終保質高效地維持生產,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尤其是美國政府對中國半導體、電子行業等高新技術企業的貿易限制,讓中國制造企業的壓力再度提升。
為了應對今年嚴峻的外部條件,政府也相應出臺了“新基建”、“雙循環”等政策,幫助制造業企業緩解下行壓力,推動制造業經濟復蘇。同時伴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5G等新興技術的應用和推廣,制造業也迎來了工業互聯網的新機遇,為傳統制造業企業注入新鮮血液,帶來了新的發展動能。
本次IDC所預測2021年全球制造業的主題包含生態系統、供應鏈管理、產品和服務創新、質量、技術整合和人工智能領域。在報告中明確標識了預測發生作用的時間以及業務領域,并表明其復雜程度和預算成本,包含了IT對于業務的影響和制造業企業的相應措施。
這些預測將幫助制造企業了解2021年及以后近五年的發展趨勢和潛在驅動因素,可以利用該趨勢制定相關的計劃和戰略工作。
《IDC FutureScape:全球制造業2021年預測——中國啟示》具體內容如下:
預測1:AI風險決策
到2026年,50%的中國2000強企業將使用人工智能開發基于風險的操作決策指導和洞察力,相比今天,這一數值低于5%。
預測2:資產自動化運營
到2024年,為支持自主運營,企業將增加60%的投資在數據治理、數字工程組織和數字運營技術上。
預測3:跨生態系統的運維中心
到2026年,50%的中國2000強企業將開發產業生態系統數字化運營中心,以監控產能、專業知識、市場和環境狀況,使上市時間縮短55%。
預測4:供應鏈彈性
到2021年底,70%的制造業供應鏈將投資能真正實現業務彈性所需的技術和業務流程,以使生產率提升10%。
預測5:大規模遠程辦公
到2024年,制造商將利用機器視覺和AR/VR將場外的專業知識擴展到現場,實現能在任何地方提供工程和維護支持,從而使現場人員減少35%。
預測6:跨應用程序協作
到2023年,20%的制造商將啟用可實現多廠商能力并簡化工業4.0技術棧的解決方案,以整合其企業應用程序。
預測7:風險遷移的生態系統
到2024年,60%的制造商將參與分布式供應鏈網絡,以降低其價值鏈意外中斷的風險。
預測 8:B2C機會
受新冠疫情影響,到2022年,75%的面向消費者的制造商將利用新的直接面向消費者的渠道,提高客戶滿意度和業務彈性,從而增加15%的利潤。
預測9:車間數字孿生
到2024年,30%制造商將借助實時傳感數據來增強其車間數字孿生,從而使得車間和存儲區域的物流瓶頸減少80%。
預測10:嵌入式質量管理
到2025年,75%的制造商將在整個價值鏈中嵌入質量管理,包括供應鏈和現場服務,從而使得整體質量成本減少30%。
雖然2020年中國制造業遭遇了嚴峻的困難,但是仍保持著快速發展,不斷有創新型的技術、模式出現,助力傳統制造業企業轉虧為盈,積極實現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相較于今年制造業的走向,IDC這份名單的預測更加偏向于降低產業風險和產業智能化方面,通過AI、數字孿生等技術,將再次掀起“智能制造”的新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