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烈祝賀我會聯辦的科普活動被中國科協評為--優秀科普活動
12月21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辦公廳印發《關于對2020年全國科普日有關組織單位和活動予以表揚的通知》(科協辦函普字【2020】158號),江蘇省機械工程學會、南京工程學會和江蘇省學會服務中心聯辦的“2020年全國科普日暨第一屆‘天印筑夢·科普智行’”活動,被評為優秀科普活動。
工控產品中的人機界面(HMI)、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伺服系統、步進系統、變頻器、傳感器、儀器儀表、數據采集與監視控制系統(SCADA)、分布式控制系統(DCS)、現場總線控制系統(FCS)等是智能制造裝備的核心產品。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迅速,制造業的較多領域成為世界工廠,快速增長的工控產品需求,以及良好的投資收益預期吸引了眾多國際知名工業自動化控制產品生產企業在我國投資設立全資或者合資企業。目前,歐美、日本及臺灣知名人機界面制造商憑借品牌和整體解決方案等方面的優勢,在我國人機界面市場中占據了較大的市場份額。2019年國內人機界面市場規模達到35.1億元。
我國人機界面自主研發始于2000年以后,通過將近二十年的發展,主要生產企業在產品性能、功能、穩定性等方面均取得較大進步,我國人機界面生產企業整體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發行人、信捷電氣等國產人機界面生產企業在國內人機界面市場已經占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
伺服系統是指以位置、速度、轉矩為控制量,能夠動態跟蹤目標變化從而實現自動化控制的系統。20世紀70年代開始,國外伺服系統技術發展迅速,產生了德國西門子、法國施耐德、日本松下、日本三菱電機、日本安川、臺灣臺達等國際知名企業。其中,日本品牌以良好的性價比和較高的可靠性占據了我國較大的市場份額,在中低端設備市場中具有優勢,而歐美品牌憑借較高的產品性能在高端設備中占據優勢。2019年我國伺服系統市場規模為96億元;未來3年伺服系統市場需求將保持3-5%左右增長,2022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10億元。
我國伺服系統的自主研發起步較晚,目前該領域主要的自主研發生產企業起步于2000年以后。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國際先進技術等舉措,國內企業自主研發的伺服系統開始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國產伺服系統產品質量和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并逐漸在國內市場中取得一定的份額;但與國際知名企業相比,在整體性能、可靠性上仍存在一定差距。
2019年度,日系品牌代表市場份額下降至43.00%,歐美系品牌代表市場份額下降至9.00%,國產品牌份額不斷提升,其中匯川技術和雷賽智能分別占據10.70%和2.30%的市場份額。按照公司2019年的伺服系統產品銷售收入計算,公司在國內伺服系統市場的占有率為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