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烈祝賀我會聯辦的科普活動被中國科協評為--優秀科普活動
12月21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辦公廳印發《關于對2020年全國科普日有關組織單位和活動予以表揚的通知》(科協辦函普字【2020】158號),江蘇省機械工程學會、南京工程學會和江蘇省學會服務中心聯辦的“2020年全國科普日暨第一屆‘天印筑夢·科普智行’”活動,被評為優秀科普活動。
11月3日,中國服務型制造聯盟在第四屆中國服務型制造大會上發布了《服務型制造區域發展指數(2020)》報告,首次以指數形式對各省市區的服務型制造發展現狀進行了評估。浙江省因生產性服務新產業發展迅速,數字經濟優勢明顯,在服務型制造產業生態、發展成效和融合程度等方面均位列第一。
(圖由中國服務型制造聯盟提供)
指數報告顯示,2020年度區域發展指數排名前10位的省市分別是:浙江、江蘇、廣東、上海、四川、福建、安徽、遼寧、云南和河北。江西、河南、陜西、重慶等一批中西部地區也在蓄勢發力,服務型制造發展成效顯著。從各項指數來看,我國服務型制造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階段。
從區域發展角度來看,東部地區依托特色產業集聚基礎和數字化技術深度應用,通過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模式創新、系統謀劃,服務型制造快速發展。同時,東部地區也在積極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力爭發揮好“頭雁效應”,加快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中部地區依托產業特色發展特色服務,深挖發展潛力,拓展產業升級空間,成效令人期待。西部地區由于區域和產業發展不均衡,四川、云南、重慶、陜西等地通過加強政策引導、推進制造與信息技術融合、布局推動聚集發展等舉措,解決發展難題,服務型制造發展水平領跑西部地區。
(圖由中國服務型制造聯盟提供)
從政策支持角度來看,21個省(區、市)先后發布了服務型制造配套政策文件,多層級、廣覆蓋的政策體系初步形成,16個省市出臺財政支持政策,通過專項資金、稅收減免等方式推動服務型制造發展。以福建省為例,先后出臺了5項服務型制造專項政策,跨部門、跨層級共同扶持服務型制造發展。“服務型制造萬里行”先后走進14個地區,多樣化的宣傳推廣活動推動服務型制造理念不斷深入人心。此外,28個省市積極配合國家級服務型制造示范遴選工作,20個省市開展了省級示范試點遴選培育工作,典型企業持續涌現。
據悉,指數報告由中國服務型制造聯盟牽頭,聯合行業協會、骨干企業、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等共同編制,以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為評價對象,基于發展環境、工作基礎、發展成效、融合程度等四個維度的評價指標體系,對地方配套政策制定實施情況、專項資金支持力度、示范遴選開展情況、地方制造業企業轉型成效,以及人才培養激勵機制等多項具體指標進行評價,全方位、多角度分析各地區服務型制造發展狀況,描繪了我國服務型制造發展的總體輪廓。
指數報告的發布為我國制定服務型制造發展戰略規劃、提高區域政策精準性提供有力支撐,為各級政府探索差異化的服務型制造發展模式、優化地區產業結構提供有益參考,進而推動制造業由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躍升,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