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諾貝爾獎得主、李政道研究所所長弗蘭克·維爾切克不僅是世界頂尖科學家,在音樂、美術、繪畫上也頗有造詣,今天,他一手挽著夫人,一手拿著最新科普著作《美麗之問》做客上海科學會堂。
在國外,許多一流科學家都會出版科普讀物,向公眾介紹他們的研究進展。善于表達的維爾切克讓我們見識到一本頂尖的科普讀物應該是什么樣子——它充滿趣味、深入淺出、引人思考,它真誠地展示了一個頂尖物理學家眼中的世界模樣以及這種想象如何引導出最前沿的科學研究。
藝術能幫助科學家激發想象力
你一定聽說過一句話,科學與藝術是一枚硬幣的兩面,維爾切克的書詳細回答了藝術如何促進科學思想的產生。
當我們看到在夜空絢爛綻放的煙花時,是否會和粒子世界中的夸克聯想到一起?維爾切克做到了,而且這一聯想幫助他拿到了諾貝爾獎。“我們知道光子和質子之間是沒有引力的,那它們是怎么運動的?當我看到煙花時,就想到了夸克也有類似的爆炸現象,這使它產生了運動趨勢。”維爾切克說。
“藝術激發人類的想象力,而研究物理學需要非常強大的想象力。”維爾切克說。當他走在回家的小路上,思考著希格斯粒子產生的圖景時,天邊的火燒云又給了他靈感,火紅的光把藍色的天染紅時,就像希格斯粒子賦予其他所有粒子以質量。
在探索物理學的道路上,維爾切克反復強調圖像的重要性,他本人也是一名繪畫高手。“我在思考時,一定會拿出紙筆寫寫畫畫,這對我的思考有很大的幫助。”他說。圖像越精致,科學家的研究理解也就越清晰透徹。現在,物理學家已經能夠通過電腦建模的方式觀察微觀世界中的粒子以及它們是如何運動的,這使得量子科學獲得了極大發展——“可視化”在認知世界中尤為重要。
每個人都應該對現代科學感興趣,即使不懂復雜計算
討論中,有人提問,科學對普通人的生活有什么用?
聽到這個問題,維爾切克先是一愣,隨即回答:“科學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啊,比如它能幫助你理解看不懂的繪畫作品。”畢加索的畫常常讓人迷惑,但是在這位物理學家的眼中,它是把不同時空的東西擺在同一個平面上呈現出來。
科學還是一種理解世界的方式,即使沒有光學知識,人們也可以欣賞色彩并獲得快樂。但了解了顏色產生的基本原理后,你看世界的眼光就會不同。舉個例子,人們通常認為空間是空無一物的,但物理學家發現,原來我們生活在一種類似液體的媒介里,它彌漫在整個空間里,被稱為電磁場。我們就像魚兒一樣,生活在一個永遠逃避不了,同時早已習慣了的海洋里,而光是這種液體里一種會傳播的振動。
當了解了這個知識時,維爾切克就能理解了英國詩人濟慈的話——科學就是把彩虹縫起來的方法。當他看到彩虹時,就覺得它是一個特殊的鋼琴鍵盤,每個鍵上都清晰地標注了對應的音符,每一個鍵對應彩虹的一種顏色。這種思想又與畢達哥拉斯的“萬物皆數”的想法不謀而合。這種思考方式讓他受益匪淺。
“每個人都應該對現代科學感興趣,不一定要掌握復雜的數學計算,或者學習操作儀器,你依然能夠受益匪淺。”維爾切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