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烈祝賀我會聯辦的科普活動被中國科協評為--優秀科普活動
12月21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辦公廳印發《關于對2020年全國科普日有關組織單位和活動予以表揚的通知》(科協辦函普字【2020】158號),江蘇省機械工程學會、南京工程學會和江蘇省學會服務中心聯辦的“2020年全國科普日暨第一屆‘天印筑夢·科普智行’”活動,被評為優秀科普活動。
智能制造工程技術人員是指從事智能制造相關技術的研究、開發,對智能制造裝備、生產線進行設計、安裝、調試、管控和應用的工程技術人員。截至2018年底,中國智能制造中高端人才占整個制造業中高端人才的35.89%,與2016年、2017年相比,智能制造人才在制造業人才中的占比呈逐年增長態勢。
智能制造工程技術人員分布在機械與自動化、國防與交通運輸設備制造、信息技術、新材料制造、新興醫療制造和能源與環保這六大類行業。從業年限上看,國防與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新材料制造及能源與環保這三大行業的人才平均從業年限都比較高,并且具備十年以上從業經驗的人才占比也相對較大。對比智能制造與制造業人才年齡分布情況可以看出,智能制造人才在25-30歲、30-35歲年齡段的人才占比高于制造業,35-40歲、40-45歲、45-50歲、50歲以上年齡段的人才比例均低于制造業,說明從事智能制造崗位的年輕人比傳統制造業更多,年齡優勢能給智能制造的發展帶來更多的想象空間。
據統計,中國有450萬制造業企業,這些企業在未來10年或20年,至少有20%的企業要轉型成自動化、智能化生產,一個數以10萬億計的市場正在緩緩展開。
通過對智能制造裝備企業進行調研,高職學生占比最高,達到了39.48%,緊隨其后的是本科及以上的,所占比例為38.1%;中職學生占比11.8%;剩余10.62%則為內部轉型、社會外招。
據《世界智能制造中心發展趨勢報告(2019)》顯示,智能制造企業數量排前十的城市,分別是蘇州、寧波、上海、重慶、深圳、東莞、佛山、天津、無錫和杭州。其中蘇州數量最多,高達6653家;寧波和上海旗鼓相當,分別為5215家和5131家。
近年來,相關部門機構陸續出臺政策法規,不斷推動著中國智能制造產業發展。據了解,中國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從2015年開始,已公示了四批,總數為307個;智能制造綜合標準化項目從2016年開始,已公示共三批,總數為509個;兩個試點項目共有816個項目。
在智能制造的產業鏈上,云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成為智能制造業發展的底層驅動力,是智能制造系統具備“數據采集、數據處理、數據分析”能力的基礎設施。近年來,大數據產業園也是數量最多的產業園類別,達到111個。其次是綜合園區,達到96個。新材料園區為智能制造產業發展提供了“物質引擎”,應用非常廣泛,產業園區達到92個。
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分析顯示,2010-2018年,我國智能制造裝備行業保持著較為快速的增長速度,2018年智能制造裝備行業的產值規模約為17480.1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16.5%,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一般發達國家智能制造產值約占高端裝備制造業總產值的25%-30%,而我國目前的智能制造行業,約占高端裝備制造業20%左右。據《中國制造2025》《智能制造發展規劃(2016-2020年)》等政策,我國智能制造行業所占比重將會逐漸增大,且增速快于高端裝備制造業增速。預計未來五年智能制造領域人才需求量將達到900萬人。
隨著國家有計劃地對傳統企業進行數控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高端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增材制造等智能制造裝備將會普及應用,需要大量操作、調試、維護、維修和改造方面的專業人才。根據調研顯示,智能制造裝備集成和應用技術技能人才需求總數按照本科、高職和中職培養需求分解,具體如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