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烈祝賀我會聯辦的科普活動被中國科協評為--優秀科普活動
12月21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辦公廳印發《關于對2020年全國科普日有關組織單位和活動予以表揚的通知》(科協辦函普字【2020】158號),江蘇省機械工程學會、南京工程學會和江蘇省學會服務中心聯辦的“2020年全國科普日暨第一屆‘天印筑夢·科普智行’”活動,被評為優秀科普活動。
近日,國際軌交巨頭并購態勢日趨明顯,據媒體消息,歐盟將批準阿爾斯通收購龐巴迪運輸,這筆交易將使法國阿爾斯通成為僅次于中國中車的全球第二大軌道交通裝備集團。
隨著新科技革命興起,在人類步入智能制造時代的當下,要實現發展的可持續性,必然要經歷由大到強的轉變。在轉型升級過程中,龍頭企業往往發揮著巨大的引領作用,在自我升級的同時,甚至肩負賦能行業轉型升級,帶動行業全鏈條共享增值的使命。
反觀國內,中國軌交零部件制造企業已經開始謀求裂變。在國內“前無古人”的情況下,他們能否沖破束縛,實現由大到強的轉變?中國何時能迎來軌交行業零部件巨頭的誕生?這一切,都值得我們期待。
完成蝶變有章可循?
放眼全球,海外軌交零部件制造產業已有百余年變遷史,其中不乏成功典范。比如西門子交通,不斷創新其在機車車輛、鐵路自動化和電氣化、智能交通系統以及相關服務等核心領域的產品組合,百年來占據著運輸解決方案領域的領導者位置;再如德國克諾爾,生于德國鐵路黃金時代,以制動系統起家,通過不斷并購打造出世界領先的軌道車輛和商用車輛制動系統的制造商;西屋制動作為世界軌交裝備行業奠基者,相繼并購法維萊、GE運輸兩大巨頭,現已發展成為北美最大的鐵路產品和服務的供應商之一。
這些軌交零部件巨頭有著相似的發展路徑,都起源于軌交大國,通過持續的并購實現公司軌交產品的全譜系化以及國際化,最終成為行業巨頭。反觀中國,同樣擁有龐大的軌交市場,是否能夠誕生類似克諾爾、西屋制動這樣的零部件巨頭企業?
后市場迎爆發期國內培育軌交巨頭土壤肥沃
我國高鐵在國家兩輪五年計劃的驅動下,里程出現顯著增長。截至2019年底,高鐵里程約為3.5萬公里,穩列世界第一。有數據顯示,預計到2020年,我國動車組保有量將接近4000組,機車保有量超過2.2萬臺,客車保有量超過4.8萬輛,貨車保有量超過90萬輛;到2025年,動車組保有量將超過5000組,機車保有量2.6萬輛,客車保有量5萬輛,貨車保有量超過110萬輛。
今年年初,中央提出要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位列其中。至2019年末,全國城市軌道交通(不含有軌電車)運營線路已達到6426.84公里。而從我國人口布局來看,城市軌道交通依然具備巨大的發展潛力。
我國高鐵動車組自2008年投入運營后已經歷了十余年的發展。隨著車輛進入大修期,龐大的車輛保有量孕育了廣闊的零部件市場機會,軌交行業后市場將迎來爆發期。業內人士預測稱,未來零部件維修替換市場有望超越新增市場,而整合能力強的零部件供應公司將大有可為。
有了軌交大國的基質,國內孵化軌交零部件行業巨頭就有了可能。
黑馬沖破行業天花板
中國軌道交通核心零部件智能制造商華鐵股份于2016年啟動轉型,擬打造覆蓋全系列核心零部件及維修養護的軌交產業大平臺。2020年已是華鐵股份進入軌道交通零部件的第五個年頭。
轉型伊始,華鐵股份就瞄準了成為軌交零部件制造巨頭的目標。對標國際千億市值巨頭克諾爾,華鐵股份選擇通過同業并購的方式快速突破行業天花板限制。
從2018年初與西屋制動合作成立華鐵西屋法維萊,專注于高速列車及城際列車領域應用的制動系統產品;到2018年控股子公司北京全通達與美國鐵路維護裝備制造商哈斯科(Harsco)開展合作,北京全通達成為哈斯科鐵路公司在中國地區的總代理;再到2019年收購山東嘉泰交通設備有限公司51%股權,切入高鐵座椅市場……華鐵股份利用其優秀的行業整合能力,快速優化、整合并購標的,不斷與國際巨頭合作,打通了技術通道和行業壁壘。
通過不斷進行國內外的并購與合作,華鐵股份打造一個完整的軌道交通車輛關鍵零部件產業鏈的終極目標逐步凸顯。目前,華鐵股份軌交零部件產品體系全面,范圍涵蓋動車組給水衛生系統、備用電源、剎車片、貿易配件、全系列軌交座椅、安全門系統、站臺屏幕門、空調、撒砂裝置、車鉤、緩沖器等。
“不管高鐵產業未來如何發展,總會有一個天花板的。對華鐵股份而言,通過自主創新不斷開拓華鐵股份的產品門類和核心技術應用市場,將是華鐵股份一個非常重要的策略?!比A鐵股份董事長宣瑞國如是說。在打破細分行業市場容量過低的局限之后,宣瑞國道出了打破行業天花板的第二個關鍵點——自主創新。
自主創新理念扎根不動搖
軌交零部件制造行業壁壘重重,技術專利、應用專利、自主知識產權是其中極為關鍵的關卡。縱觀其各細分領域的研發成果,華鐵股份已擁有118項軌交核心專利,成熟期產品具有較高的市場占有率,生產及檢修資質齊全。
華鐵股份市場自有產品中,給水衛生系統和備用電源系統等產品國產化水平不斷提升,其依托美國西屋法維萊集團進行技術轉讓和自主升級,在空調、車門、撒砂領域取得較大的進展,同時公司擁有在多個車型定制化生產高鐵座椅的能力,強大的自主創新能力奠定了華鐵股份在高鐵座椅這一細分行業領域的技術優勢。
通過有條不紊的兼收并蓄和對自主創新的執著,華鐵股份將核心業務打造成“三足鼎立”模式,穩穩站住腳跟:在核心零部件制造方面,依托自身技術,掌握核心專利,高質量穩定制造,并參與制定行業標準,具備了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能力;在設備檢修與服務方面,已建立起完善的售后服務和產品檢修更換服務機制,在全國擁有30多個售后服務點,成功開拓了檢修市場;在軌道維護與建設方面,與美國哈斯科公司展開合作,為客戶提供大型養路機械及零部件的銷售與維護服務,服務于中國鐵總及各路局。
轉型后的五年來,華鐵股份不斷拓展軌交核心零部件產品種類,搭建了軌道交通裝備制造行業的產品供應整合平臺,持續推進國際化合作,提高了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和抵御市場系統性風險的能力,進一步明確了公司成為中國軌道交通裝備制造行業領軍企業的戰略目標。
從業績上來看,自完全剝離化纖業務后,華鐵股份凈利潤穩步提升,營業收入連續5年保持穩定。
給足種子選手足夠耐心與時間
中國是全球增長最快也是最大的軌交裝備制造市場,但行業內仍未出現民營零部件企業巨頭,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技術壁壘高及行業容量未被完全激發兩個方面。
盡管民營企業羽翼尚未豐滿,但我們已經欣喜地發現,已經有類似華鐵股份這樣的種子選手,預見了行業發展的瓶頸之后,一直貫徹橫向品種擴張和縱向提升市場份額的發展理念,不斷打破結界,讓自己悄然萌芽,在服務好軌交巨頭中國中車的同時,攜手一起走向海外,不斷拓展市場空間。
中國在最短的時間內,已經創造了太多的行業奇跡。相比國際軌交零部件行業發展史,中國才剛剛邁開步伐,政策與資本應該給予更多的耐心與時間,讓它們率先成長起來,從而肩負起引領行業全鏈條共享增值的使命,讓中國真正從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