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烈祝賀我會聯辦的科普活動被中國科協評為--優秀科普活動
12月21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辦公廳印發《關于對2020年全國科普日有關組織單位和活動予以表揚的通知》(科協辦函普字【2020】158號),江蘇省機械工程學會、南京工程學會和江蘇省學會服務中心聯辦的“2020年全國科普日暨第一屆‘天印筑夢·科普智行’”活動,被評為優秀科普活動。
在新冠疫情阻擊戰中,智能制造手段被廣泛應用,在遏制疫情蔓延的同時,也助力江蘇企業快速恢復生產。一些企業通過自動化升級,實現了關鍵崗位“機器換人”、“一人多機”作業,減少了對人員的依賴。這些企業不僅按時復工,還在短時間內恢復了大部分的產能,生產經營幾乎沒受太大影響。如位于揚州市江都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江都永堅有限公司,受疫情影響,部分外地工人不能到崗,在焊接等環節采用機器人替代人工,使疫情對企業的影響控制在可控范圍,避免了生產線上人員扎堆的風險,同時也提高了生產效率。據測算,同等產值下,該企業機器人工作效率是工人的三倍。常州康普瑞汽車空調有限公司盡管員工到崗率尚不足70%,公司負責人還處在隔離期無法到崗,但在前期智能化改造的基礎上,采用更多機器人作業,快速復工達產,訂單也未出現延誤交付。
新冠肺炎疫情給各行各業帶來影響的同時,也加速了產業尤其是傳統制造業技術升級的進程。對于準備充分的企業來說,機遇大于疫情帶來的危機。南通振康機械有限公司在2017至2019年間完成了智能制造新模式項目——“機器人rv減速機數字化車間”。數字化車間采用實時數據、機器人、智能物流等自動化軟硬件系統,主要生產工作全由工業機器人、數控機床完成,僅需少量人員進行設備參數確認和常規巡檢。復工一周內便實現了車間全面復產,將疫情影響降到最小。徐州重型機械有限公司通過建設數字化結構車間,打造行業首條轉臺結構智能生產線,工件自動輸送、自動翻轉、自動對接、自動檢測,能夠兼容18道工序,生產20多種產品,1名工人可以控制10臺機器,操作人員大幅減少,生產效率提升30%以上。
據不完全統計,經過智能化改造,江蘇企業普遍實現了20%以上的生產效率提升,70%以上的設備實現自動化,單位產值用工平均同比下降約50%,能源和資源利用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截至3月18日,江蘇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總數4.5萬家,復工面99.7%;復工人數750萬人,占復工企業所需用工數90%。南京、無錫、常州等11市復工面均達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