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從“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于發布國家企業技術中心2019年評價結果的通知”中獲悉,徐工以綜合得分92.2分的成績,排名第48位,再次評為優秀,并繼續蟬聯工程機械行業首位。
本評價,全國共有1538家企業技術中心參評,包括徐工在內的90家企業技術中心被評為優秀。這也是徐工基于六十年專注工程機械產業技術積累,全面突擊中高端,提升用戶價值和企業價值的技術創新成效體現。徐工擁有的“全地面起重機關鍵技術開發與產業化”、“基于大型工程機械自主創新的徐工科技創新體系工程”、“面向大型工程施工的流動式成套吊裝設備關鍵技術與應用” 等重大自主創新成果分別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組合式自拆裝平衡重裝置”獲得中國專利金獎。
徐工國家級技術中心的持續快速發展,得益于在“珠峰登頂”戰略引領下,大力實施技術創新戰略,突出“布局打造全球協同創新體系”,強化“全球對標”和“突破創新”兩個定位;抓實三個一批,使徐工自主創新工作走在全國裝備制造業前列,初步形成了世界級的技術實力和品牌影響,部分主導產品技術躋身世界領先水平。
突出一個體系
徐工國家級技術中心建設,按照“研發投入更加精益、更加精準”的總要求,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致力于掌握工程機械各產業產品的全球科技競爭先機,打造“技術領先、用不毀” 做成工藝品的高端產品群。建立了包含產業基礎技術研究、應用技術研究、試驗發展的層次清晰、分工明確的三層技術創新體系。擁有“高端工程機械智能制造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和江蘇省級1個工程研究中心、2個制造業創新中心、6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11個重大研發平臺,以及1個國家“CNAS”認可的工程機械整機及其零部件檢測中心。并以中國工程機械之都“徐州”為中心,在德國建有歐洲研發中心,整合相關整機及關鍵核心零部件的國際領先技術及頂級人才;在國際工程機械巨頭所在地建立了美國研發中心;在貼近國際新興市場的巴西、印度等設立研發機構,開展當地市場產品適應性研究與開發。形成了基于徐工全球協同研發數字化系統(PDM)支撐公司產品設計、工藝、管理、服務等一體化工作的創新能力。
強化兩個定位
徐工規定研發投入每年均不小于銷售收入的4%,一半以上用于關鍵核心技術研究、重大實驗設備設施建設等。全球對標、主攻高端。在工程機械的主要細分門類,徐工已經解決了90%的技術難題,而之外10%技術難題的破解,則如同“塔尖上的舞蹈”,每往前攻克一小步,都是邁向世界工程機械技術之巔的一大步。徐工創新戰略整體和各板塊分別對標全球行業第一,重點推進高端、高品質、高性價比、大噸位產品研制,形成了底蘊深厚的技術實力和創新特色。緊緊圍繞國家戰略需要。國家鼓勵支持的戰略方向都是企業的創新方向和產業方向。近年來,徐工推出了滿足我國石化建設需要的的全球最大起重力矩XGC88000履帶式起重機等工程機械首臺套重大裝備100余個。2019年度,公司陸續推出了189個極具競爭力的新產品整機和50個關鍵核心零部件。其中整機新產品,全球首創2個;國內首創112個。
抓實三個一批
按照徐工王民董事長提出的“技術領先、用不毀”做成工藝品的產品理念,完善徐工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通過重大技術創新項目,努力做到“凝聚培育一批關鍵人員,落地實施一批重大項目,聚焦突破一批重大成果”。
擇天下一批英才 助力徐工珠峰登頂。徐工技術中心擁有各類研發人才4000余人,100多名國內最高端工程機械領軍型技術人才。形成了適合團隊創新、合作的工作氛圍,讓每一位員工都能專注于本職工作。
落地實施一批重大項目 聚焦突破一批重大成果。進入新時代,徐工技術中心,再瞄準、再聚焦關鍵核心技術,努力進入到高端領域,開拓綠色節能、智能化、可靠性等方面的領先技術,徐工年均完成大型研發項目300項以上,形成了智能化、無人化、節能環保等關鍵核心技術900余項,布局8000余件有效專利進行保護。近三年主持參與制訂并發布實施國家和行業標準62項,新產品在年銷售收入中的占比超過50%。加強公司科技開發項目年度預算計劃管理,技術創新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并贏得了市場好評和用戶口碑,為社會真正創造了財富。
持續提高技術創新能力,使徐工形成了一批世界級的裝備產業,起重機械世界第一,道路機械中國第一、世界前三,混凝土機械躍居世界前三,土石方機械中國第一,挖掘機械躋身中國行業前兩強。打造出消防裝備、小型工程機械、樁工機械、非開挖機械等一批數一數二的行業小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