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烈祝賀我會聯辦的科普活動被中國科協評為--優秀科普活動
12月21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辦公廳印發《關于對2020年全國科普日有關組織單位和活動予以表揚的通知》(科協辦函普字【2020】158號),江蘇省機械工程學會、南京工程學會和江蘇省學會服務中心聯辦的“2020年全國科普日暨第一屆‘天印筑夢·科普智行’”活動,被評為優秀科普活動。
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再迎年度大考。11月20日,科技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聯合發布《中央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單位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評價考核結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此次共有25個部門344家單位參加評價考核,涉及原值50萬元以上科研儀器共計4.2萬臺(套),其中原值1000萬元以上的358臺(套),涵蓋同步輻射光源、加速器、科考船、風洞等重大科研基礎設施65個。
上海同步輻射光源
“與2018年相比,參評的65個重大科研基礎設施運行和開放共享情況較好,在支撐國家重大科研任務、推動產業技術創新、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20日,科技部基礎研究司司長葉玉江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說,科研設施與儀器運行使用和共享效率進一步提升,參評的科研儀器年均有效工作機時為1440小時,較去年增長100小時;納入國家網絡平臺統一管理的儀器入網比例為95%。
不僅儀器運行使用效率提升,儀器共享服務質量也在提升。參評的科研儀器平均對外服務機時為240小時,平均共享率為16%,總服務收入為18億元,較去年增加6億元。其中,原值1000萬元以上的358臺(套)儀器平均對外服務機時為964小時,平均共享率為34%。
“原值在1000萬元以上的大型科研儀器是考核的重點,納入本次考核的有105個中央級高校和科研院所所屬的358臺(套)原值在1000萬以上的大型科研儀器,包括300KV冷凍透射電鏡、二次離子探針質譜等?!比~玉江說,從考核情況看,原值高的大型科研儀器運行績效進一步提升,有力支撐了基礎科學研究,推動了產業技術創新,服務了經濟社會發展。
300kV場發射冷凍透射電子顯微鏡
此次評價考核顯示,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等52個單位考核為優秀;北京科技大學等89個單位考核為良好;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等192個單位考核為合格。而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等11個單位因開放共享情況較差,存在重視不夠、統籌管理不力、通用儀器利用效率低、制度建設缺失、實驗隊伍支撐薄弱等不足,考核結果為較差。
談及考核中存在的問題,科技部基礎司條件平臺處負責人任家榮直言,部分單位對儀器購置缺乏統籌,儀器重復購置比較嚴重。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是,某單位一方面建立了高效的分析測試與加工平臺,甚至采購幾臺舊設備組裝成一臺新設備以節約資源投入。而另一方面,仍有一批近三年新購的儀器2018年全年沒有使用,這顯示出單位內部管理分散缺乏統籌。
“按照《國務院關于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的意見》,各單位要建立完善科研設施與儀器運行和開放情況的記錄?!比渭覙s舉例說,中科院通過建立院級儀器管理平臺以及推廣儀器使用刷卡器,實現對使用記錄的實時采集,建立了規范的實驗記錄。但還有不少單位儀器使用記錄不完整、不規范,部分儀器長期閑置也沒有引起注意。同時,實驗技術支撐隊伍有待加強,專業化管理能力尚待提升。
根據評價考核結果,科技部、財政部擬對考核結果優秀的52個單位和良好的89個單位給予后補助經費獎勵。對考核結果較差的11個單位進行通報批評,要求限期一年整改,一年后整改不到位的,將核減相應儀器設備購置經費。
《通知》要求,各有關部門要按照《國務院關于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的意見》精神和《中央級新購大型科研儀器設備查重評議管理辦法》要求,督促指導所屬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單位,切實加強科研設施與儀器建設和購置的統籌規劃,規范科研設施與儀器運行和開放管理,加強高水平專業化的實驗技術隊伍建設,進一步提高科技資源開放共享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