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烈祝賀我會聯辦的科普活動被中國科協評為--優秀科普活動
12月21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辦公廳印發《關于對2020年全國科普日有關組織單位和活動予以表揚的通知》(科協辦函普字【2020】158號),江蘇省機械工程學會、南京工程學會和江蘇省學會服務中心聯辦的“2020年全國科普日暨第一屆‘天印筑夢·科普智行’”活動,被評為優秀科普活動。
中國伺服電機市場增速出現較大滑落
近年來,中國制造業整體景氣度下行;2019年8月,中國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同比增長4.4%,環比下降0.4個百分點。伺服電機是實現智能制造業的核心裝備之一,市場規模受下游景氣程度影響,市場增速出現較大滑落。
1、伺服電機下游市場分析
2018年,伺服電機的下游應用市場包括機床工具(20.4%)、電子制造設備(14.5%)、紡織機械(12.1%)、包裝機械(10.8%)、機器人(6.2%)等。
2018年,機床工具市場、食品機械市場、印刷機械市場均出現下滑。根據機經網數據,2018年,中國數控金屬切削機床產量為19.06萬臺,同比下降14.53%;2018年,中國印刷專用設備產量為19253.68噸,同比下降25.1%。
機器人、包裝機械及醫療設備市場則保持較快增長,帶動伺服電機需求市場增長。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8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量為14.77萬臺,同比增長12.7%,根據中國電子學會數據,2018年中國服務機器人市場增長約為43.9%,2018年整體機器人市場增速在22%左右。
2、中國伺服電機市場有望維系較快增長
通過測算,2018年,下游市場需求對伺服電機市場增長貢獻率為3.5%左右,按此增速,2018年,中國伺服電機的市場規模為130.8億元。
綜合來看,盡管受經濟增速放緩,制造業景氣度下滑影響,伺服電機市場增速有所放緩,但從產業長期發展趨勢來看,隨著控制系統靈活度上升,智能制造替代人工的剛性需求,未來驅動、控制的比例將逐漸提升,伺服市場空間有望維系較快增長。
3、國內企業在伺服電機領域技術水平不斷突破
2010年以來,中國企業在伺服電機領域研發投入整體呈現上升趨勢,相關專利申請及公開數量實現穩定增長。通過soopat專利網通過關鍵字“伺服電機”查詢行業專利數量,2018年,伺服電機行業相關專利申請數量達到25177件,同比增長37.4%,專利公開數量為24028件,同比增長76.4%。
隨著中國伺服電機企業技術不斷取得突破,產品逐漸得到市場認可,企業營收總體實現穩步增長。2018年匯川科技營收為58.74億元,同比增長22.96%,埃斯頓營收為14.61億元,同比增長35.72%,信捷電氣營收為5.90億元,同比增長22.09%。
4、國產份額占比25%,市場份額持續提升
中國伺服市場分為日系、歐美系、臺灣系、國產品牌四個陣營。日系品牌憑借良好的產品性能與極具競爭力的價格壟斷了中小型oem(設備制造業)市場,以松下、安川、三菱為代表;
西門子、施耐德、博世等歐美品牌占據高端,下游以大型機械為主;
臺灣品牌產品價格和技術水平定位于外資品牌和國產品牌之間,以臺達及東元為代表;國產企業以匯川技術、埃斯頓、廣州數控為代表,產品功率范圍多在22kw以內,技術路線上與日系產品接近,整體競爭力不斷提高。
根據mir datebank數據,2018年,歐美系份額從2017年的18.7%提高到19%,日臺份額從59%略降到56%,國產廠商份額從22.3%增長到25%。其中份額占比最高日臺系廠商業績普遍下滑,和其優勢機床行業景氣度下滑有關;
歐美系廠商份額略有增長,最具代表的是西門子和施耐德,前者在包裝、鋰電等行業增長較為明顯,后者在激光加工機領域進步較大;
以匯川、埃斯頓為代表的國產伺服依然增長迅速,在紡織、鋰電、工業機器人、電子、物流等多個行業替代外資市場,份額提升較多。
以上數據來源請參考于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伺服電機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